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来源。我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大国,人们对水稻的需求越来越大。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,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我们广大农民朋友目前头疼的问题。其中,稻飞虱为常见,成为水稻种植中严重的害虫,只要环境适合,稻飞虱就能大量繁殖,影响水稻正常生长,降低水稻的产量。
水稻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性害虫,因其危害具有隐蔽性、突发性和猖撅性,防治失控常造成大发生大流行。稻飞虱主要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将水稻中的汁液吸食,使植株的光合产物正常分配受到干扰,减少营养物质的输送,干扰水稻的正常生理活动。一般为害造成产量损失10%~20%,严重时损失达40%~60%,甚至绝收,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。
稻飞虱的形态特征
1.白背飞虱
白背飞虱(成虫)有长翅与短翅2种类型。体色淡黄有黑褐斑,胸部背面中央有黄白色长斑,略呈五角形。卵粒顶端较尖,单行排列,卵帽不露出产卵痕。初龄若虫粉白色,上杂许多黑褐色斑,2龄以后,中胸及腹部前端黑褐色斑纹较多,5龄若虫头尾尖削,近橄榄形。
2.褐飞虱
褐飞虱(成虫)有长翅和短翅2种型态。长翅型体长为3~5mm,淡褐色或暗褐色,胸部背面褐色,有3条纵隆线。短翅型体长2~4mm,黑褐色,雌虫腹部肥大,雄虫虫体细短。卵弯曲如香蕉状,数粒排列成行,卵帽微露。若虫共5龄,初孵出的若虫体色由黄色和黑褐色构成花斑;3龄起出现翅芽,在第4、5腹节背面有三角形白斑相连,形如“出”字。
3.灰飞虱
灰飞虱长翅型成虫体长3.5~4.0毫米,短翅型2.3~2.5毫米,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,中胸背板雄虫黑色,雌虫中部淡黄色,两侧暗褐色。卵长椭圆形稍弯曲。老龄若虫体长2.7~3.0毫米,深灰褐色。
稻飞虱的危害症状
稻飞虱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的汁液,来干扰植株光合产物的输送,降低了植株根系的营养,使其提前衰老。通过观察发生虫害的水稻植株可以发现,稻飞虱聚集在稻丛的根部,大量吸取植株的汁液,使得营养物质供给不足,谷粒相较与正常植株干瘪,秕谷率也大大增加。
此外,稻飞虱在吸取汁液的同时还会分泌凝固性唾液形成口针鞘,使植株的受伤部位难以愈合,阻碍正常的输导组织活动,造成水稻叶片失水变黄,基部腐烂,使植株的倒伏和死亡。稻飞虱在吸食汁液的同时还会携带各种病毒,比如褐飞虱会携带草状丛矮病和齿叶矮缩病等病毒,同时稻飞虱的排泄物滞留在植株的表面引发煤烟病,还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糖类和氨基酸类营养物质,会吸引大量的稻螟虫,进一步危害水稻。
稻飞虱的发生时间
不同稻飞虱类型,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也有所差异,发生的代数随着地区的差异均有所不同。
褐飞虱常在每年的3月底到5月由南方随着气流迁入到珠江流域等地区,为害当地的早稻,繁育2代后,在6月早稻成熟时继续往北迁移到南岭南北,7月初再往长江流域迁入,7月底到8月初往江淮、淮北水稻生产区迁移,8月底到9月上旬随着气流迁移到南方;
褐飞虱的成虫有明显的趋嫩性,长翅型的对光线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,成虫、若虫喜阴凉、潮湿的环境条件,产卵能力强,一般正常情况下每只雌虫产卵数在200粒以上,多的可达到700粒。
白背飞虱生活习性类似于褐飞虱,主要的区别是其雄虫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,可迁飞的范围更加广,雌虫繁殖能力没有褐飞虱强,每只雌虫平均产卵个数在90粒左右,成虫、若虫一般在水稻植株较高的部位栖息。
灰飞虱在各地均可越冬,多数以3~4龄若虫越冬,常寄在小麦、河边的禾本科杂草等上,当温度超过5℃时即可取食,低于5℃,则潜伏在土壤中或者寄主的根际部位,在进入春季后,平均温度达到约10℃时,越冬的若虫逐渐羽化;灰飞虱迁移能力不强,常在田埂边的杂草暂时栖息,进而短距离迁入到田间为害水稻。北方地区8~9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于大发生,天敌类群与褐飞虱相似,并经常在夏季的雨后出现,一般是5月底,6月初开始出现。
水稻稻飞虱用药指南:20%呋虫胺悬浮剂-全伏-焱农生物
产品性能(用途)
呋虫胺为烟城乙能胆碱受体的兴奋剂,影响县系统的实粮,较强的内吸活性,兼具触杀、胃毒作用。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并向顶传导,可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。
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作物(或范围)防治对象制剂用药量喷雾
水稻稻飞虱30-40毫升/庙
(注(1)公项用制剂量=亩用制剂量x15)+制挤稀释倍数)(2)总有效成分量浓度值毫克/千克=(制剂含量X000000荐剂量看和推荐次1.本品应于水稻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用药,严格按照往行请勿施药。3.使用本品后数,兑水均匀喷雾。2.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下雨,的水稻至少应间隔30天收获,每季多使用2次。
储存和运输,远离火源或4品应贮存在通风、干燥的库房中。贮运时,严防潮湿和名不得与食热源。置于儿童、无关人员及动物接触不到的地方,并加锁保存。物、饮料、种子、饲料等同贮同运。
山东焱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的农药企业和品牌,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,则是焱农人的崇高使命;实现企业、经销商、用户多方共赢,为社会创造出的价值,则是焱农科技的生存之本!